“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 2020-07-09 点击:1655 点赞:0

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保持定力的重要举措就是找到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使之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引导群众致富的重要力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的确,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事情我们不能干,守住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苦日子的生活我们也不能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补偿变现。生态补偿既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手段,也是对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一种激励手段。长期以来,人们养成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惯性思维,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弱化,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既然生态环境是有价值的,那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应当进行惩罚,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应该给予相应的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就是遵循“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区域或个人获得相应的补偿收益,以激励其持续增加外部经济性。从补偿的类型看,不仅要探索专门针对某一类资源保护进行的补偿,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水资源保护补偿,也要探索针对某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的补偿,如水源地保护补偿、生态区域补偿等。从补偿的资金来源看,不仅要探索同级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也要探索上下级政府间的纵向转移支付。从补偿的区域来看,不仅要探索同一行政区划内的补偿,也要探索跨行政区划间的补偿。总之,要充分发挥好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补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公民环保意识增强和环保行为养成以及收入的增加,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的显著提升。

市场机制变现。通过市场机制变现,就是探索资源使用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碳汇交易等市场化交易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的转化。这种变现的途径虽然从根本上说也是生态补偿的一种形式,但它不同于政府财政转移资金的补偿,它是市场主体之间通过协商交易或竞价交易实现合理补偿的一种方式,是发挥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决定性作用。实践证明,这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污染防治模式,能有效激励企业从污染治理和减排的被动应付向主动有为转变。因为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任何排污单位只有依法有偿取得排污权指标,才能向环境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染物,它遵循的是“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但同时,任何企业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如工艺改进、新技术运用或管理效率提升等,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实现了排污权指标剩余,它就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即出售剩余排污权指标从而获得经济回报,实现剩余排污权指标的变现。当前,要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变现”功能,还要进一步在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市场层级、交易方式、交易标的、金融创新等各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扩大交易市场范围。尤其要不断健全排污权初始指标分配和定价机制,不断创新基于排污权的融资工具。

生态产品变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从狭义上理解,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干净的土壤等)就是生态产品。这是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而且它们都是有价值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使这些具有自然属性的生态产品变现,也需要探索不同的方式。如:把自然资源直接加工成生态产品是一种变现方式,像清新空气加工成“空气罐头”等。当然,这一类生态产品的开发生产必须把握好一个度,不然会适得其反。再如:大力发展基于清澈水源、清新空气、干净土壤的绿色农产品或有机农产品也是一种变现方式,其价值增值部分主要得益于生态、品质和安全。此外,自然生态产品为人类提供的服务,不像人类劳动那样可以直接计算成本价格,如“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森林植被对水土的保持”等,目前还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因此要通过转让交易、抵押担保等经济行为来实现经济价值相当困难。为此,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明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原则、核算技术路线等,为“绿水青山”的变现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产业发展变现。生态环境优势与生态产业发展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只有持续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才能带来良好生态环境的持久。同样,有了好山好水好空气,才能为“两山”转化创造有利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消费需求逐渐从衣食、住行转向对教育、健康、旅行等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好山好水好空气、原汁原味原风情”成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了“绿水青山”变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先行地区,要深入推进全域型产业融合发展,使“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对拥有“绿水青山”的相对贫困地区,要敢于在山水上做文章,善于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原本在农村已经沉淀的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对东北、西北等拥有特殊自然条件和独特自然资源优势的地区,要确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求实现由“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由“生态资本”向“富民资本”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