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降区变身“致富领跑区”
来源:(中国煤炭网) 时间: 2020-07-09 点击:1653 点赞:0

采煤沉降区变身“致富领跑区”

——看湖南娄底杉山镇的蝶变

采煤沉降区变身“致富领跑区”

■本报记者 黄雄

通讯员 石涵宇 江芸

湖南娄底杉山镇曾因煤矿而辉煌,又因沉降而受到重创。近年来,通过乡村旅游、生态修复、电商扶贫三方面的扶植,杉山镇走上了生态、环保的绿色发展之路,成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废弃小学变身花溪谷,百亩玫瑰肆意飘香;干涸池塘变身荷花基地,观花赏景、采莲蓬的游客络绎不绝;矿区荒山更是变身四星级休闲山庄,5000亩花卉苗木基地、观光农业体验园、万乐五星级休闲农庄、乌石峰观音殿景区等一系列项目落地,让杉山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杉山镇田坪村、花溪村和万乐村,上山下田、走村入户,探访这座小镇积极探索产业与生态治理相融互促、浴火重生的奋斗史,记录下村民个人 成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创业梦。

凤凰山庄”周志红:

种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恩口煤矿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 质条件复杂的大水岩溶矿区之一, 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以北约 10 公里处,大部分煤田分布在娄星区境内,已于1997 年关闭退出。由于煤炭开采诱发地面岩溶塌陷,导致采空区地面开裂、沉降,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等地质环境问题,矿区群众生活遭受重创,主采区杉山镇更是首当其冲。

“煤矿关闭后,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我下课后还经常得从镇里挑水,走3公里送到父母家里。”早年在恩口学校任教的退休教师刘朝南说,很长一段时间,采煤引发的地质问题导致居民房屋开裂受损,地面在下沉,房子随时都可能坍塌,农田面积因无水或缺水而减产、绝收或荒芜,村民收入大幅下降,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

恩口煤矿在开采期间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令杉山镇曾光耀一时,关闭后,杉山镇陷入发展困境,生态环境破坏之殇也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重重压在了杉山人头上。怎么办?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

“山水入门自然千张画,闲看春夏秋冬景;凤凰来舞田舍一首诗,喜迎东西南北人。”进入田坪村,记者很快就见到一座富有当地特色的白色大院。门口的招牌旁立着的一副对联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周志红的凤凰山庄。庄内设立了餐饮包厢和住宿客房,装修古色古香、别有韵味。一旁的山上还有凤凰山庄二期,房屋依山而建,以石为砖,与自然融为一体,周围种满了各类月季、玫瑰与绣球花,客人可以在这里学习插花、品味花茶,一边体验亲手制作的特色豆腐、香皂,一边欣赏山中的自然风光。

采煤沉降区变身“致富领跑区”

周志红(左一)在凤凰山庄服务游客

“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山,现在这些都是我和丈夫一手改造的,景观树也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周志红留着清爽干练的短发,说话中气十足。

看着眼前的凤凰山庄,周志红却常常想起过去。20年前,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她嫁到田坪村,丈夫家里只有两间用土砖堆砌而成的猪栏和杂屋。“一到夏天最难熬,猪栏弥漫着臭气,加上用水不方便,身上常长虱子,夜里被咬得难以入睡。”周志红说。

面对家徒四壁的生活,周志红不甘认命,结婚不久便和丈夫外出打工,一攒点儿钱就拿回来添砖加瓦 , 并 在 院 子 里 栽 下 树 苗 。2012 年,周志红和丈夫开始打造凤凰山庄,一点一点实现夫妻俩的“山庄梦”。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找水。

田坪村属于恩口煤矿沉降区,地下水枯竭,村民连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周志红连打了三口深达20多米的井,但都没出水。为保障山庄用水,周志红的丈夫只得带着水泵,爬进山庄旁关停了的小煤窑,在泥泞狭窄的 矿洞中爬行20多米后,将水抽往山庄。可没想到,水泵三次被盗。周志红将村里缺水的情况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2018年,田坪村引入自来水,解决了全村人的用水困难。但由于山庄地势较高,自来水水压不足,她只能自行投入10余万元打 了 一 口 80 米 深 的 井 ,以此保障山庄用水。

村里的基础条件好了,来的游客多了,同类型的农家乐也多了起来。为了提升竞争力,周志红又投资 1000 万 元 建 设 了 凤 凰 山 庄 二期,并将经营业务从原来的餐饮住宿拓展到文创课堂、手工体验、爬山观光等户外体验活动。

现在,凤凰山庄日接纳游客上百人次,年平均接待游客 3 万余人次,年收入数百万元,代售农产品10万公斤以上,直接为村民创造收入逾百万元。

“未来,我希望通过凤凰山庄这个平台,让村里家家户户都可以受益,带动全村致富,我觉得这就是 做 乡 村 旅 游 的 意 义 。” 周 志 红说,她下一步计划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并利用互联网把农产品销 售到全国各地。

“花溪谷”杨柳:

昔日废弃小学 今朝成脱贫名片

一进入花溪谷,记者瞬间便被绿茵遍地、花草相衬的景色所吸引。这里清新雅致、古风浓郁,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里去年还是一所废弃破旧的小学,变身为花溪谷后,如今成了花溪村的名片。”杉山镇党委书记童文泉介绍。

这张“名片”凝聚着杨柳姐妹三人的全部心血。一年多时间,她们先后投入1020万元,将闲置的村办小学重新整装成农家乐,流转土地500余亩打造成玫瑰花种植基地,以发展玫瑰产业为主导,融入非遗、农耕等文化元素,建设具有花海观光休闲、非遗文化体验、户外拓展、游憩研学等特色功能的乡村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见下图)。

采煤沉降区变身“致富领跑区”

“我们三姐妹小时候就在这所小学上学,恩口煤矿关闭后,村里一直找不到出路,我们就想着为家乡的发展做点实事。”杨柳告诉记者,小学附近曾是恩口煤矿的出煤口,周边堆积了大量煤渣和垃圾,改造起来十分困难,但她们希望通过改变村里的环境,吸引更多青壮年返乡工作。

花溪谷是既能带动当地发展又能改善人居环境的好项目,娄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彦文曾明确提出将其全力打造成一流艺术基地,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区、镇两级政府在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19年7月,花溪谷开始营业,2019年营业收入便达100万元,今年“五一”期间参观游客达到10万人次。

“花溪谷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每年保底分红7万元,还能逐年递增。”杉山镇人大主席彭南军表示,为确保贫困户脱贫,村里28户7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纳入分红队伍,一些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花溪谷除草、浇水,每天能获得100元的报酬。

“除了48名固定员工,花溪谷登记在册的临时员工有128人。”杨柳说。花溪谷核心景区建设了扶贫集市,采取线下实体摆摊、线上网红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并将自家的产品以成本价提供给村里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摆摊出售,提高村民收入。

谭俊吾曾因工作时从高压线杆上摔下来,造成腰部以下全部瘫痪。花溪谷将其纳入扶贫重点帮扶对象,为他在核心景区专门划出场地,供他做烧烤、卖冰淇淋和水果等。现在,他的月收入已达5000元左右。

贫困户成和清的丈夫瘫痪在床,家中只剩下她与婆婆两名劳动力。杨柳便帮助她将家里一楼改建为烧烤农家乐,还在线上帮其接单,平时就让她与婆婆到花溪谷帮忙,两人月收入总和也达到了5000元。

昔日废弃小学如今成了脱贫名片,花溪谷的名声越来越大。

“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发展产业基地能为大家带来收益,从而更加积极地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村里发展好了,我们的产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杨柳说。

“湘村万乐”李雄武:

搭好电商平台 农产品销路不用愁

娄星区“湘村万乐”慈善超市面积不大,却摆满了菜籽油、手工布鞋、农家干豆角、文正湖土蜂蜜等数十种农副产品,琳琅满目。

“我们在娄星区已有21家线下实体门店,还有湖南省消费扶贫公共服务平台、湘村万乐精准扶贫电商平台等线上平台,所售农产品有34个品种,均来自娄底市周边乡村,在2019年实现营收达3250万元。”“湘村万乐”电商平台负责人李雄武介绍。

李雄武是杉山镇万乐村人,恩口煤矿矿区“后遗症”令他终生难忘。1993年的一天,他正在家门口看着不远处犁田的父亲,地面突然塌陷,犁田的牛直接掉入了大坑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都不敢相信那么大一头牛瞬间就消失了。幸亏人没掉下去。”谈及当时的情景,李雄武至今感到后怕。

2003年,李雄武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只身前往西藏寻求发展。2015年,他决定带着200多万元存款回家乡发展。

“2014年底,我开着车子在村里转悠,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手都冻出血了还在河边洗胡萝卜,因为家里的胡萝卜卖不出去,只能自己腌制。”李雄武说,“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想办法让那些留守老人和贫困户把农产品都卖出去。”

说干就干,李雄武很快建了“湘村万乐”电商平台。让他没想到的是,村里无人问津的土货,一“触电”就成了“网红”。村上的贫困户刘春芳做棕编扇,以前一年才卖几十把,放到网上的第一天就被预订了175把。

对于贫困户而言,哪怕是一把豆角、两只鸡,能换成现钱补贴家用就是真实惠,但李雄武有更大的目标。一开始,李雄武和合伙人就定下了“零差价”的标准,为贫困农户提供猪崽儿、鸡苗和种子,坚持让农户使用传统“土”法饲养和种植,物美价优的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点赞,仅2016年就为500多个签约农户创造了1000余万元的经济收益,并把帮扶范围从万乐村拓展到了娄底市。

采煤沉降区变身“致富领跑区”

李雄武(左一)与村民交流

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扶贫专干陈爱莲去年成了“湘村万乐”的信息员,为新庄村贫困户刘喜红销售自家产的豆制品,短短两个月,光油豆腐就卖了716斤。刘喜红说,去年他采购了3吨黄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一空。

“因为有专门的微信群,哪家哪户需要销售农产品,只需在群里留言,我收集信息,再由‘湘村万乐’统筹销售。”陈爱莲说,以前村民种的冬瓜、南瓜,吃不完就只能喂猪,现在有了销售渠道,大家又多了一笔收入。

恩口矿区有400多名村民借助“湘村万乐”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其中有50%左右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湘村万乐”以村、社区为核心,建立“平台+信息员”的团购模式,建立187个居民小区微信团购群、144个村级信息服务站,144名信息员成为沟通“产”“销”的桥梁。目前,“湘村万乐”已经与4523户娄底市贫困户签订委托销售农特产品的协议,帮助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

目前,李雄武正在琢磨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减少农产品滞销风险,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他说,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丰收的喜悦直达人心,才能真正展现出新时代新农民的新风貌,才是恩口矿区群众所盼望的幸福小康生活。

记者手记

2003年,记者曾深入恩口矿区走访调查,发现采空区地面开裂、沉降,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等地质环境问题,造成沉陷区民房、医院、学校等地面建筑物受损,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被毁坏,群众生活苦不堪言。当年12月2日,《中国安全生产报》发表了《地面在下沉随时房会塌——来自湖南涟邵恩口煤矿矿区的查》,该报道得到了当时湖南省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和高度重视。

17年后,记者再次来到杉山镇,眼前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绵延数公里的花卉基地,绿海翻涌层林尽染;乌石峰上翠鸟欢啼、亭台呼应;一个个精致院落次第排开,村民们怡然自得……

周志红、杨柳、李雄武的创业创富故事仅仅是杉山镇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借助国家政策扶持,杉山镇大力加强棚户区改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 7 个村 14 个美丽屋场 280 户美丽庭院。其中,万乐村被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秀美村庄”示范村。恩口矿区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 感,美好生活不再只是向往。

从“落后”到“领跑”,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杉山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先行一步,积极探索,解决好矿区生态如何治理的问 题,创造出了关闭矿区生态修复样本,并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在新时代展现了新气象,实现了新作为。

报道回顾

地面在下沉 随时房会塌

———来自湖南涟邵恩口煤矿矿区的调查

采煤沉降区变身“致富领跑区”

2003年12月02日,《中国安全生产报》发表

记者:黄雄

恩口煤矿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水岩溶矿区之一,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城区北约10公里处,在行政区划上属娄底市娄星区与涟源市、湘乡市三市交界之地,大部分煤田分布在娄星区境内。

恩口煤矿始建于1958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二、三井全部完成基建并投产,总设计规模为年产原煤59万吨。1996年、1997年因矿坑被水淹没而相继闭矿。在开采期间,这个矿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由于煤矿开采及矿井长期疏于排水,诱发地面岩溶塌陷,采空区地面开裂、沉降,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等地质环境问题,造成沉陷区民房、医院、学校等地面建筑物受损,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毁坏。恩口煤矿沉陷区涉及娄星区杉山、小碧、西阳、涟滨4个乡镇、36个村、4个居委会、431个村民小组。此外,灾情还涉及到涟源市渡头乡1个村和湘乡市壶天镇8个村。

基本情况——沉陷区环境破坏和安全隐患触目惊心

恩口煤矿采空区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沉陷面积总计100.1平方公里,其中开采沉陷区面积为13.4平方公里牞排水塌陷及影响区面积86.7平方公里,恩口煤矿对茅口灰岩水的大降深疏排波及到壶天河河岸,致使沿河出现塌陷洞2100多个,塌陷洞密集度达每平方公里1550个。恩口煤矿闭坑前,在降水至14.2米时,就出现塌陷洞317个,当降至90.4米,塌陷洞出现5811个。在恩口煤矿采空区下山一侧顶板对应的地面位置产生长20余公里裂缝及部分沉陷坑,影响面积近10平方公里,单条裂缝最长500米,宽3至15厘米,可测缝深0.1至0.8米。整个恩口煤矿矿区塌陷洞多达8000多个,总面积25平方公里,恩口煤矿闭坑后,地下水复位,新产生的溶蚀作用又引起新的较大规模的塌陷洞产生。因此,强排水引起的塌陷洞群对地表无论是毁坏程度还是危害范围都数十倍于开采采空区塌陷。

恩口煤矿沉陷区共有受损户1993户、8912人;受影响的企事业单位、商业服务网点10个,受损房屋20栋,建筑面积10104平方米。采空区内4个乡镇共有15所学校受到影响,3700余名学生、216名教师生活、工作学习没有安全保障,受灾学校占地面积12745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229平方米,倒塌房屋80间,围墙300米,干枯水井16口。共有危房25栋,其中有9所学校不能正常使用。

由于煤矿开采的影响,沉陷区经济发展涉及其他地区,沉陷区广大群众看病难、就医难、就学难,广大师生在已成危房的校舍里工作、学习,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人畜饮水困难,农田面积因无水或缺水而减产、绝收或荒芜。据调查统计,沉陷区农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仅2000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820元,煤矿职工95%以上下岗待业,每月仅发生活费120元,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一直未按规定缴纳。

许多房屋受损户在无法居住、随时有倒塌危险的情况下不得不搬迁翻修,但至今欠下许多债务,经济条件差的村民无力翻修,只好任房屋倒塌而无家可归寄居于别人家,这种情况在沉陷区比比皆是;有的房屋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维修,但倒塌的危险仍然存在。当地政府和群众虽然倾尽全力进行过治理,但由于受灾过重,要求彻底解决只能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水利部门先后投资1200万元、交通部门投资500万元、农业部门投资2500万元,卫生、教育、电信、电力等相关部门投入1800多万元对一些受损的相关设施等进行维修加固和搬迁,可是,这些措施难以消除煤矿沉陷区的破坏和影响,作用和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沉陷区的影响日益加重,造成了沉陷区环境破坏和安全隐患触目惊心。

当地在行动——启动恩口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

近年来,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及群众共同努力,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沉陷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基本解决了燃眉之急。1997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伯华主持召开了由省政府、省经贸、民政、地矿、水利水电、信访、煤炭等相关部门和原娄底地委、行署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题研究恩口煤矿闭坑后有关问题的会议,在当时各级政府财力可能的条件下,对受影响最严重的民房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补偿和修复。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表示:一定以从根本上解决沉陷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重点,兼顾一般,对沉陷区各项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治理,最终达到全面恢复沉陷区各项设施正常功能,达到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和全面达到小康社会的目的。

目前,娄星区已经启动“恩口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并上报市、省和国家发改委。该治理工程总投资28205.16万元,按“四三三”原则融资,即国家投资40%计11282.06万元,省市区配套30%,其中要求省市配套4230.77万元,区、乡级投资4230.77万元,受益群众自筹30%即8460.55万元。工程将通过大量细致的现场调查、鉴定、统计,针对沉陷区受损的实际情况,对受损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实行异地搬迁、加固维护等综合治理;对损坏的农田、塌陷洞和宅基地等进行复垦;对损毁的交通、电力、电信及农村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方案实施后,基本上可以解决采煤沉陷区居民恶劣的生存环境,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但娄星区要想加快解决这一严重的安全隐患,经济上压力很大,还须争取国家、省里有关部门的支持,才能尽快实现群众多年来渴望安居乐业的愿望。

为了保证综合治理切实有效,娄星区成立了由区长王雄任组长,常务副区长胡锡辉为副组长,计委、经委、教育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各一名负责人为成员的“娄底市娄星区恩口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娄星区恩口煤矿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在治理过程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制度,规范运作;依法规范煤炭企业开采,防止新的沉陷发生;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沉陷区的治理。

记者调查———

民房:1997年,杉山镇西坪村常乐组李少兵的住宅旁突然出现一个直径8米、深20米的大型溶洞,导致住宅部分坍塌,一辆停放在此的吉普车也同时掉入洞中,住宅被迫拆除,坍塌住宅的砖瓦土石被全部填埋进溶洞里,也没有填满。

1997年,杉山镇鹞子村罗一组李红星住宅因地基塌陷而出现撕裂、倒塌现象,堂屋及东侧的卧室共30平方米全部坍塌,住宅因此被废弃,开裂处最宽达35厘米,高达3米。升家组李建军的住宅出现裂缝,最宽处二楼预制板开裂达12厘米,由地面通往屋顶的裂缝最宽处达3厘米,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罗一组李桂初住宅受到恩口采空区影响,整座住宅各处均出现墙体及地面裂缝,最宽达8.4厘米,最高达3.7米,地面裂缝最长达4米。

1996年,杉山镇塘坪村郭家组刘国兵住宅,因地面下沉开始出现裂缝,最宽处达11厘米,其邻居家的土砖房早已倒塌。1997年刘国兵全家人被迫搬迁,一幢花了七万多元辛辛苦苦盖起来的房子就这样被废弃了;更耸人听闻的是,该组村民李某家的客房于2000年的一天突然下沉,当时正坐在那儿拉家常的一位村民竟然随之掉进了深达1.5米溶洞,幸亏抢险及时,没有引起人员伤亡,该溶洞至今都没有填满,而是用木板简单地架在上面,家里还住着位七十多岁老太太,李某的其他家人全都出去打工了。

当记者要离开矿区时,一位68岁的老共产党员说:“我们这里要是不移民,迟早要出大事故,也不知要死多少人,曾经的洛湛铁路计划在我村通过,后因为这里经常坍塌且溶洞随处可见,专家们认为很不安全,就改道建设,给村民一个沉重的打击,经济怎么去发展,别人都怕到我们这里来。”记者也有同感,特别是在刘国兵家里拍照时真是提心吊胆,因为房屋随时都可能倒塌。

学校:1995年,杉山镇西坪学校受到恩口煤矿开采的影响,校舍裂缝达8.5厘米,墙体严重倾斜,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只能拆除共800平方米的危房,学生寄读于外校。

1996年,塘坪学校校舍地面下沉,房屋侧墙开裂达30厘米,墙外出现溶洞直径4米,为确保学生安全,该校被迫关闭。

1998年,西阳镇民丰学校校舍出现开裂达3.2厘米,地面不同程度下沉,学校被废弃。医院、市场、道路:

1994年,杉山镇恩口卫生院因煤矿采空区危害而被迫废弃700余平方米的场地,卫生院被迫关闭。当地农民看病求医要辗转几十里去其他地方,很不方便。

1996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小碧乡新建成集贸市场,受恩口采空区影响而出现大面积房屋和棚架等建筑开裂倾斜,不得已被关闭,当地群众至今仍在马路边进行商贸活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由于途经地段多为恩口煤矿开采范围而受地表塌陷作用影响,杉山镇通往西阳镇的县级公路有14处经常出现塌方和路面塌陷等,过往行人提心吊胆。水利设施:

杉山镇万乐村灌溉设施被破坏,大面积水田荒芜。西坪村一段长35米、宽0.6米的水渠被毁坏。

小碧乡境内小碧河河床出现断层,导致下游引水不足。受沉降作用影响,小碧河堤坝垮塌长达2公里。十字村山塘里出现直径1.2米、深1.5米的溶洞,水田中间出现直径2米、深7米的溶洞。对家村的菜田中出现直径5米、深12米的溶洞。恩口煤矿采空区这些遍及各处的大小溶洞群,小到面盆大小,大到直径数米。这些溶洞导致河水断流、地面下沉、房屋开裂甚至倒塌,最直接而严重地威胁着群众的生产和生命安全。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安全生产报

责任编辑:崔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