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煤不见煤、采煤不见矸——煤炭绿色开采探索新型循环采矿模式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 2019-11-11 点击:1673 点赞:0

10月11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指出,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多元发展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

“我国已经多次在重要会议及场合提到,要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为响应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煤炭行业近年来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目前已出现了一批科技装备先进、资源消耗少、生态环境好、智能化水平高的生态文明煤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井下排矸、采空区地下水库等源头减损、减沉、减排绿色开采技术也不断推广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汤家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煤炭行业加大安全绿色开采力度,对煤炭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加快推进煤炭行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几经沿革:煤炭绿色开采理念不断演化

绿色开采的核心是以牺牲最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最高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20年前,煤炭绿色开采理念问世,并几经沿革。

2003年,采矿领域专家学者提出以“采动岩体力学”概念和以控制“关键层”为基础的“煤矿绿色开采技术”。这一理念的内涵是努力遵循循环经济中绿色工业的原则,努力实现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资源与环境协调开采技术”,使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控制在环境允许容量内。此时的核心是:从源头消除或减少采矿对环境的破坏,而不是先破坏后治理。

2007年,煤炭行业对绿色开采研究进一步延伸、演化,并提出从广义资源的角度,将矿区范围内的煤炭、地下水、煤层内所含的瓦斯、土地、煤矸石以及在煤层附近的其他矿产都作为开发对象而加以利用。减沉开采、煤与瓦斯共采、保水开采、矸石减排等开采技术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2008年,高效、绿色、安全、经济被作为重要考虑对象,演变为科学采矿,即在保证安全和保护环境条件下实现最大限度地高效采出煤炭资源,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绿色)开采。

2011年,煤炭绿色开采观点进一步演变为“科学产能”——要求在具有保证持续发展储量的前提下,用科学、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方法,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采出,在采出过程中要求资源、人、科学技术和装备四者相协调。

2012年开始至今,“煤炭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的理念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其核心是从煤炭资源开采、深加工与转化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在满足安全开采前提下,以不破坏或少破坏环境(满足环境容量)为原则,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和高效率的深加工与转化煤炭资源。

“由此可见,煤炭绿色开采的理念不断延伸、演化,其内涵更加的深入,涉及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也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汤家轩表示,但也因为如此,目前业内对煤炭绿色开采的理解尚未形成统一,对于如何才能实现绿色开采也未完全形成共识。

2017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原神华集团联合开展了《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绿色开采技术集成及标准体系研究》。经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该研究形成成果,首次明确了煤矿绿色开采的定义,即煤矿在既定的资源赋存及地质环境条件下、煤炭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适用的技术及数字化手段,控制、减缓或降低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的破坏,实现煤炭与共伴生资源最大限度的采出及综合利用,辅以节能减排、恢复治理措施,使煤矿实现清洁生产、优质发展、环境优美、人员安康。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演变,煤炭绿色开采理念的核心都没有改变,那就是以牺牲最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最高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当然,实际上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立的。”汤家轩表示,因此,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动态平衡点,但这个平衡点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太保守或者太激进都是不科学的。”

地方探索:产煤不见煤、产矸不排矸

建设一批生态文明示范矿区,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等环节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采用先进环保理念和技术装备。

“深化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绿色矿业”,被赋予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资源开发与环境矛盾的全新思维和最有效途径。

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原环境保护部、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要求:一是统筹煤炭资源条件、矿山地质环境、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科学产能。重点建设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技术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大型煤炭基地,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二是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绿色开采技术,实现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三是遵循矿区生态环境内在规律,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科学制定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规划及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相关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和指南,建立完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行煤炭绿色开采,建设一批生态文明示范矿区,要求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等环节,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采用先进环保理念和技术装备,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

以此为纲,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煤炭工业“十三五”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初具规模,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普遍建成开采方式科学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生产工艺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的现代化煤矿。在煤矿进一步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在中东部矿区,积极推广应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注浆减沉、井下排矸、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在中西部矿区大力推广保水开采,具备条件的矿井推广采空区地下水库,努力增加矿区植被、发展碳汇林等绿色开采技术。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跟进。据汤家轩介绍,山东省由于矿产资源较为紧张,开发难度较大,在推动煤炭绿色开采方面尤为积极,已经取得了“产煤不见煤、采煤不见矸、产矸不排矸、环境不破坏、沉陷不减地、土地不荒废”的效果,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采矿模式。

“山西作为全国煤炭生产大省,在资源开发的同时面临着土地沉陷、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堆存等突出问题,迫切提升煤炭绿色开采水平。今年8月份,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在全省煤炭行业推行绿色开采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了10座煤矿(井)作为省级绿色开采试点煤矿,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另外,内蒙古、陕西等煤炭主产地也各自出台了相关政策。”汤家轩介绍。

算经济账:企业需经济政策扶持

煤炭企业须从源头上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抓好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矿区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最小化。

作为煤炭行业的主体,企业是推动煤炭绿色开采的先行军。近年来,煤炭企业加大了绿色开采的力度,打造了一批科技装备先进、资源消耗少、生态环境好、智能化水平高的生态文明煤矿,同时推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充分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是其中的集大成者。由于该集团旗下所属煤矿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疆等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地区,煤炭开发伴随的环境生态构建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国家能源集团已经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煤炭开采、加工、利用、转化、综合循环等全产业链。

中煤能源集团平朔矿区通过实施绿色生态环境重构技术,实现了地貌重塑、植被重建、群落重组等显著效果,实现了在露天矿区开采全过程中,资源开发效率最高,对土地占有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露天煤矿绿色生态环境重构及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具有特色的关键技术。

华能伊敏露天矿通过实施生态矿区建设,强化采区扬尘治理,采掘场、排土场水土保持与植被重建,恢复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陕煤彬长矿区针对高瓦斯矿井示范性地采用“三区联动”抽采模式,即在煤矿规划区实施煤层气地面预抽,在煤矿准备区和生产区实施井上下联合抽采和递进式抽采,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另外,陕煤在智能化开采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

冀中能源、山东能源集团则通过采用精细回采、充填开采等技术,解放了“三下”煤炭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能源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环境保护对煤炭产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紧。从长远角度看,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煤炭企业必须从源头上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抓好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矿区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最小化。”汤家轩说道。

不过,他同时指出,当前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成本较高,推广压力仍然较大。“企业在作决策时一定会算经济账。”汤家轩建议,开展煤炭绿色开采需要系列配套政策的支持,尤其是经济政策的出台,如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对煤炭洗选加工、清洁生产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等,从而调动煤炭企业开展绿色开采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生产清洁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