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热评 | 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 2021-03-31 点击:1344 点赞:0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在习近平总书记福建考察的行程和重要讲话中,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这些词汇频频出现。在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公园智慧管理中心,强调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三明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考察,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福山郊野公园,强调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要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多山、多水、多绿的八闽大地,是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与试验地,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践行地。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理念,部署推进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亲自推动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木兰溪防洪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2000年,习近平推动福建率先在全国探索生态省建设,亲自领导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来闽考察时,提出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文章。

此次在福建调研考察提出要“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将有力促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贯彻落实。而这一重要指示,更不仅仅适用于福建,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积极落实和贯彻。

生态保护就是为了促进绿色发展,就是为了改善民生,三者相辅相成,目标一致。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已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绝对贫困在全国全面消除,不再为吃饭穿衣居住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担忧。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解决,意味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意味着现代化国家建设开启了新征程。

在“十四五”开好局之年,站在全面转型现代化国家建设这一重要转折点,深刻领悟“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重要指示要求,意义更为重大。结合这一时期特点,总结起来,当前有三个关键词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是高质量发展。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首先要求在思想认识上有根本转变,就是要牢固树立并全面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习近平在今年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此次在福建调研和考察,又再一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二是系统观念。“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以系统观为指导,对于现代化国家的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国际环境治理史,欧美国家在进入现代化国家时,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一些特点和教训值得分析和总结。比如,美国在现代化完成后,实行了一系列环保举措,工业污染明显减少。但当时推行保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功利主义的保护,其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益,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在这种功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入现代化的美国出现了反自然行为。比如所谓的“害虫控制措施”。政府雇佣猎手,用枪和毒饵猎杀包括狼、郊狼、熊、山狮、美洲野猫等当时被认为有害的野生动物,以及獾、海狸、浣熊等多种野生动物。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开发局在灌溉荒漠和供应大城市用水的原则下在落基山区实施的河道开发工程。这些违背自然规律和法则的行为背离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

幸运的是,我们在进入现代化国家之时,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观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并不断落实。当前,需进一步强化的是,系统观念并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根本性、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既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为了避免国外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比如,当前受到重点关注的碳达峰、碳中和,就是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覆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高耗能、高排放部门,涉及生产和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三是高品质生活。现代化国家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和要求是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就是要给人民群众提供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就是要让老百姓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进入现代化国家建设阶段,是站在全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不再为吃饭穿衣居住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担忧。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也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国家时专家学者的研究一致。1960年前后,美国进入经典现代化,被美国学者罗斯托教授称之为“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就是人们在现阶段所需要的基本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我们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蔚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环境,所发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