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王忠鑫——用执念托起大国重器
来源:(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时间: 2025-06-12 点击:52 点赞:0

王忠鑫,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煤矿智能化卓越团队带头人、辽宁省“兴辽英才”、沈阳市劳动模范、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劳动模范,深耕煤炭露天开采领域十五载,在浮华中始终坚守初心的力量。“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制适应中国露天煤矿的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装备”始终是王忠鑫追求的目标,从优化设计到工程建设、从绿色开采基础理论到生态化设计蓝图规划、从智能开采技术架构到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从开采工艺方法到成套装备国产化替代,他带领团队始终走在我国煤炭露天开采的技术前沿,用15载的“带头冲锋”,让中国露天采矿技术及装备挺进世界第一方阵。

在广袤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直径10米的“钢铁巨轮”犹如一把利刃,以200kN/m的世界最大线切割力轻松划破煤层。这台由中国煤科沈阳设计院王忠鑫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大切割力紧凑型轮斗挖掘机,不仅打破国外百年技术垄断,更凭借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指标,宣告中国露天采矿技术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跨越。在这场改写格局的辉煌逆袭背后,是一支肩负“矿业报国”使命的国企科研团队,在关键技术研发、绿色开采革命、智能转型突围、创新生态构建四大主战场上日夜兼程的攻坚。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突破“卡脖子”封锁,用“科技+生态”的双重密码构建产业形态,凭借“中国煤科”的创新基因重塑露天采煤的“中国装备”未来,让中国露天采煤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成为国资央企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注脚。

技术突围:在“三无”绝境中锻造大国重器

曾经的露天采矿领域,一套进口轮斗挖掘机成套装备售价高达数亿元,关键技术被国外牢牢封锁近百年,国内的连续开采工艺不得不完全依赖“洋设备”。2019年,王忠鑫在无理论、无技术、无图纸的困境中挂帅组建攻关团队,开启了破冰之战,“少睡觉、不休息”是他这些年对自己的要求。他白天跑矿山踏勘现场论证工艺技术应用条件,晚上与团队一起研究工艺方案和标定设备性能指标。为了能够更好地带领团队和组织技术攻关,他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恶补机械、材料、电气、液压等相关专业知识。为确保装备制造质量的万无一失,他一年内带领团队走遍了我国五大装备加工制造基地的50余家工厂。他渴望和优秀的人一起做有挑战的事,为吸引顶尖的研发设计工程师加入团队,他总是不知疲倦地与之交流。

在攻克轮斗挖掘机极限工况安全服役难题时,团队在-39℃的试验现场连续奋战,通过原位试验揭示了斗齿切割物料的机理,研发了全工况稳定性分析技术,使设备线切割力从150kN/m提升至200kN/m,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5年初,这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开采工艺系统正式在国内投用,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了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际矿区,中国装备也从“装备中国”走向了“装备世界”。

绿色革命:当工业文明遇见生态保护

在露天开采生态治理这一棘手难题面前,王忠鑫带领团队另辟蹊径,前瞻性地提出“生态化设计与扰动效应控制”理念,将生态保护前移至采矿设计环节,构建了融合露天矿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安全高效三大维度的全生命周期开采扰动效应评价理论,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绿色开采技术体系。这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成功落地,在国内10余座露天煤矿得到应用,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关于露天采煤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解决方案。王忠鑫强调:“我们追求的是在‘取煤’的同时‘保生态’,当工业文明遇见生态保护,唯有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同频共振。”

智能蝶变:“智”造露天煤矿新未来

面对传统矿山“凭经验作业”的落后模式,王忠鑫带领团队提出“一矿一策”智能化战略,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构建起符合中国露天矿特色的智能化开采理论体系。成功开发露天矿智能综合管控平台、设计-施工一体化系统等17类产品。如今,设计并一体化建成了7座特大型智能化示范露天煤矿,实现了露天开采全环节自动化。

各类机器人的应用实现了“机器人化换人”,各类固定设施无人值守系统的常态化应用实现了“固定岗位减人”,各类远程操控和自主运行控制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危重环境无人”,数字孪生技术让露天矿场在虚拟空间1:1复刻……,这些智能化应用场景为矿山企业带来了显著成效,对推动我国露天矿智能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阶段,王忠鑫正带领团队积极构建露天煤矿“全场景无人化”建设新模式,加速推进矿山企业从“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型,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

人才矩阵:打造科技创新“强磁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露天采矿领域的科技创新征程中,王忠鑫将人才视作科技攻坚的核心驱动力,精心构建起“平台+人才”的双轮驱动体系,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2019年,研发中心应运而生,打造了一支敢打硬仗的核心技术“先锋队”,为年轻人才搭建起广阔舞台;2022年,数字与智能产业中心组建完成,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2024年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获批;2025年,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通过多级平台的阶梯式跃升,王忠鑫带领团队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立体化人才生态,以行业专家为“领航”、博士团队为“中坚”、青年科技人才为“先锋”的梯队式“人才矩阵”正在形成。

面向未来,王忠鑫带领团队正以“破解卡脖子、定义新赛道”的姿态,在有组织研发、原创性技术、颠覆式创新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努力践行支撑国家能源转型重大战略的使命职责,托起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人类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有一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无执念不疯魔,无执念不成道。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发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