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国土资源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绿色矿业是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是转变资源利用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矿业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下面小编将从四个方面带您系统地认识“绿色矿山”。
一、什么是绿色矿山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二、绿色矿山怎么建?
绿色勘查——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矿山建设,从绿色勘查开始。绿色勘查开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产勘查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扰动的可控制、可恢复、可接受。
专家这样说——郝美英解读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今年5月初,国土资源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调查处处长郝美英对这一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进行了解读:
1.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在开发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是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开发利用方式:
◆ 在开采方式方面,矿山企业要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坏,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和我国目前开发水平来确定最优和最适合的开采方式。要针对不同的矿体赋存条件,采用合理先进的的采矿方法,优化采场结构、凿岩、爆破等参数,使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降低,提高开采回采率(露天开采,矿石贫化率不超过10%的前提下,开采回采率要达到90%及以上;地下开采,在设计矿石贫化率范围内,围岩稳固时,开采回采率不低于85%,围岩不稳固时不低于80%,围岩极不稳固时不低于75%),减少地面塌陷,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且不得采用限制和淘汰技术。
◆ 在选冶方法方面,要因矿制宜,采用高效的选冶方法,优化选矿工艺,改善碎磨流程,合理使用浮选药剂,提高选矿回收率(易处理矿石选矿回收率不低于80%,难处理矿石不低于70%,低品位矿石不低于50%)。针对复杂共伴生金精矿的性能和特点,要采用联合选矿工艺对金精矿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在最大限度提高金银回收率的同时,提高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黄金与其他矿物共生,综合利用率不低于60%;黄金与其他矿物伴生,综合利用率不低于40%)。
◆ 在节能降耗方面,要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开采单位产品能耗露天不高于1.1千克标准煤/吨,地下开采要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新建矿山要低于国家标准准入值。
◆ 在选冶单位产品能耗方面,要鼓励矿山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节能监管,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先进值。
◆ 在废弃物排放与处理方面,要选择合理采选工艺,降低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妥善处置矿山固体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且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流泻到矿区范围外或造成污染。氰化尾渣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
◆ 在粉尘处理方面,粉尘浓度不得高于2克/立方米,粉尘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要采取喷雾、洒水、湿式凿岩、加设除尘器等措施处置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矿区大气环境质量要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标准。
◆ 在噪音处理方面,要采用低噪声工艺设备,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对凿岩、碎磨、空压等设备,应通过消声、减振、隔振等措施进行噪声处理,使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在废水处置方面,应经处理后循环利用废水,力求实现闭路循环,未循环利用的部分应处理达标后排放。含氰废水应回收利用氰化物,并经破氰处理后达标排放。生活污水有妥善的处理措施,不随意排放。矿区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排放废水中COD(有机物污染参数)、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国家现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规定。
◆ 在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方面,要严格按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闭坑矿区(采区)矿山压占、毁损土地在闭坑3年内要得到全面复垦利用,生态复垦率不低于90%。矿山临时用地要实行分期复垦,复垦土地质量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达到集约节约用地、无痕开采的目的。
2.综合利用黄金及共伴生资源
首先,要综合评价黄金及共伴生资源,采用合理的利用和处置工艺,确保黄金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鼓励采用联合选冶工艺对复杂共伴生金精矿进行处理,提高金银回收率和铜、铅、锌、硫等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当黄金与其他矿物共生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60%;当黄金与其他矿物伴生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40%)。
其次,要对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合理利用;提倡废石不出井,综合利用尾矿中的有价元素;在保证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鼓励利用矿山固体废物用于充填采空区、治理塌陷区,作为建筑材料等。
再次,要从源头控制废水产生,实施清污分流,充分利用矿井水、循环利用选矿水,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一般要达到85%以上;矿坑涌水在矿区充分自用的前提下,余水可作为生态、农田等用水,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生活废水达标处置,充分用于场区绿化等。
最后,要在矿山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建立“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创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精细化、深加工生产模式。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打造金、银等共伴生资源综合回收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循环发展,做到矿产资源“吃干榨尽”、废水全部循环利用,真正实现清洁生产。
3.建设现代数字化矿山
第一,要加强技术工艺装备的更新改造,采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及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和设备,做到符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
第二,鼓励推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实现矿山开采机械化,选冶工艺自动化,关键生产工艺流程数控化率不低于70%。
第三,生产管理信息化。应采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实现黄金矿山企业经营、生产决策、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的信息化。
第四,建立全面的灾害监测系统及预警机制、人员车辆定位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等,实现生产过程监测的实时化,确保生产安全。
第五,鼓励建立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团队,使矿山的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低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1%。
三、全国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全国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湖州:十年治矿满山绿 产业再造获新生
浙江省湖州市自2003年起,通过社会参与、产业融合等多种措施,因地制宜走出了老旧、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去年底,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湖州被列为全国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废弃矿坑里崛起的生态村庄
在废弃矿坑上新建的村委办公楼、健身广场、农贸市场和能容纳300多户居民的连排别墅一起,组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花园式村庄。
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在废弃矿坑上建起的花园式村庄
过去的东衡村,采石场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尤其是空气中的粉尘,最严重的时候村民们连窗户都不敢打开。一时间,做好“防尘工作“成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要紧的事。为了改变日益退化的环境,从2003年开始,当地政府下定决心整治矿山问题。截止2009年底,东衡村18家矿场全部关停。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东衡村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截止目前,东衡村通过平整土地,拆旧复垦等措施共产生水田1714.56亩。在这里,几年前还是山石裸露,采石矿坑满目疮痍的痕迹已然无法找到,生态和宜居成了这里的新名片。
从资源输出到生态修复的产业重构
通过生态复绿、景观再造、土地开发、复垦耕地、矿地村庄、搭建平台6种模式,让废弃矿山从资源输出后转身环境治理和生态涵养。在紧邻湖州市中心的仁皇山废弃矿区治理工程现场,矿坑经改造成了与景观亭阁相配套清水池塘,环境优美的矿山公园,成为湖州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楼台亭阁,绿荫覆盖的仁皇山废弃矿区景美如画
堂子山矿区,总治理面积高达25.5万平方米的废弃矿场,经改造后,被规划为永久性绿化用地,并于2015年建成浙江最美的“生态驾校”。昔日满目疮痍乱石成堆的矿山已被桂花树、榉木、红枫、红叶石楠、松树和灌木整体覆盖。绿化区域内,新建的水泥路面上,十几辆大型客、货教练车,正在模拟高速公路、隧道等交通设施中有序行进。
经改造后,被建成 “生态驾校”的堂子山矿区
模式创新 让湖州敢说治矿最有底气
将矿山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突破,把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可操作、能实现的细节,从系统层面综合把控,以保证每个环节扎实推进,形成整体支撑。湖州自2003年开始,全面推进矿山综合治理以来,年治理率增加从15%到60%,靠的就是系统把控,分层管理。据了解,2016年湖州实现了矿山治理的又一次数量突破,全年共完成老旧、废弃矿山复绿32座。今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矿山复绿列为当前需抓紧落实的26件重大事项之一。按照计划,今年底,湖州还要完成28座废弃矿山治理。
德清县洛舍镇集中开采区综合开发工程
“为整治废弃矿山,我们将其与土地复垦、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景观建设等结合起来,既消除了矿山边坡安全隐患,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安全、土地三大效益。”龚西征说,正是有这样的一个好想法,让湖州走出了最有底气的矿山治理模式。今年3月,湖州发布国内首个《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地方性标准。从矿山建设、生产规模、地表水环境、噪声排放、粉尘浓度、废弃物处置等指标量化等开采源头进行综合能效跟踪管理。这是湖州十几年来矿山治理的经验积累,更是政府围绕“两山”理论,下定决心搞生态建设,谋求绿色经济发展的体现。
位于吴兴区埭溪镇东红村,被改造成千亩茶山的婆棚山废弃矿区
一手抓老旧、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一手抓矿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管理,双管齐下让湖州赢得绿色矿业发展的良好局面。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湖州已经完成废弃矿山治理304个,其中省级示范工程43个,累计治理复绿1.6万余亩,复垦耕地2.4万余亩,形成可建设用地2.3万余亩。去年底,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湖州被列为全国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四、绿色矿山发展迈入新阶段将获政策支持
2017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山论坛的胜利召开。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李永杰在开幕论坛上表示,力争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新建矿山要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要求。
目前,绿色矿山建设已走过10年历程,在探索绿色矿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建设绿色矿山、走绿色矿业之路已成为社会共识和矿业发展理念的要素。我国矿业行业发展明显提速,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已形成了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十年实践证明,建设绿色矿山是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工作抓手。”李永杰表示,他还介绍了“十三五”时期绿色矿业的三大目标和四项重点任务。三大目标就是要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的新格局、形成绿色矿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发展的三大体系,四项重点任务就是要加快各级绿色矿山建设步伐,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建立有利于绿色矿山发展的长效机制。
李永杰还谈到,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有关部委已从矿产资源管理、矿山建设用地、财税支持、绿色金融扶持等方面研究制定了对绿色矿山企业的支持政策。对实行总量调控矿种的开采指标、矿业权投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先向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安排。符合协议出让情形的矿业权,允许优先以协议方式有偿出让给绿色矿山企业。各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中,要将绿色矿山建设所需项目用地纳入规划统筹安排,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保障新建、改扩建绿色矿山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对于采矿用地,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后,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租赁或先租后让;采取出让方式供地的,用地者可依据矿山生产周期、开采年限等因素,在不高于法定最高出让年限的前提下,灵活选择土地使用权出让年期,实行弹性出让,并可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