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垃圾山”里掘“金矿”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时间: 2020-05-18 点击:4015 点赞:2

来源:经济日报

江苏徐州:“垃圾山”里掘“金矿”

徐州市贾汪区由采煤塌陷区改造而成的潘安湖景色宜人。 (资料图片)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蒋 波 薛海燕

江苏徐州市试点建设“无废城市”以来,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支持优势企业升级改造,从源头减少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加快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强化危废管控力度,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建设“无废城市”过程中,徐州市在目标指标体系构建、制度法规建设、技术创新突破、工程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日前,记者驱车沿徐州东三环高架路由南向北行驶,路右侧的五山公园游人如织,亭台步道古朴精致,树木花海在潺潺流水映衬下姹紫嫣红。

“这里原是水泥厂采石废弃地和垃圾堆场。通过一年多的生态修复,荒山头变成了城市绿肺。”五山公园环境治理项目负责人吕杰见证了公园的蝶变。他说:“原有建筑垃圾建成了‘海绵路’,地表枯枝叶搭了昆虫驿站,回收废物做成了挡墙、坐凳、垃圾桶,公园处处体现‘无废城市’理念。”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徐州市在试点建设过程中,着力在目标指标体系构建、制度法规建设、技术创新突破、工程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试点经验。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徐州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过程中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徐州市副市长赵立群表示,徐州市把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支撑项目和平台载体,通过机制创新,将园区规划、招商以及建设等工作“授权”给企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园区不设管委会,而是以新盛绿源公司作为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扁平化管理,坚持研发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双轮驱动,打造‘无废城市’建设标杆。”

在占地5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里,徐州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徐州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等7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除了项目建设,公司更多把目光放在固废资源化利用科技研发、技术输出以及延伸产业链等工作上。”徐州新盛绿源公司副总经理宋清国说,园区将重点突出“物质循环”“项目协同”和“产业联动”,实现项目互生、产业共生和资源再生,下一步将推动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模式输出推广,辐射周边。

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传统农业大市,早在几年前便探索形成“传统资源枯竭型城市全产业链减废模式”“农作物秸秆还田及收储用一体多元化利用模式”“再造绿水青山提升综合效益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等3项成熟创新模式。

徐州市城建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张元岭介绍,“无废城市”试点以来,徐州在“工业源危险废物‘闭环式’全覆盖监管模式”“推进固废协同处置壮大新产业,带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以智管废’的智慧平台构建精细化统筹管理模式”这3项新创新模式上下大力气,逐步形成“3+3”无废城市建设模式。

为了从制度体系上保障“无废城市”建设顺利开展,徐州市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徐州“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试点期间,徐州将落实75项重点工程,初步形成支撑“无废城市”创建的29项制度体系、21项技术体系和22项市场体系。

“29项制度体系建设任务中,已完成14项,比如即将颁布实施的《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草案)》,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尚属首例。”张元岭说,“这些规范将从法律层面为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供有力保障。”

变废为宝降成本

每天,徐州市5000多家餐饮单位近400吨的餐厨垃圾都会统一收运到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餐厨垃圾处理厂。

这些餐厨垃圾如何处理?带着疑问,记者走进餐厨垃圾处理厂。花园式的厂区,没有丝毫“脏乱差”,更没有想象中的“泔水”恶臭。

“餐厨垃圾经过粉碎、沉淀分成油脂、沼液和固渣。油脂经酯化反应、蒸馏脱纯等工艺产出生物柴油;沼液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净化后用来发电;固渣用来培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徐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副厂长刘泳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吃干榨净”这400吨餐厨废弃物所节约的成本、发电量以及油脂的资源转化利用,累计利用价值近7万元。

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村民武刚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使用液化天然气,月均费用超过150元。自从用上了村里建的太阳能沼气,既不用进城换液化气,费用也降了一半。

走进马庄村秸秆太阳能沼气循环利用示范站,示范站首席专家苗瑞福说,沼气池看起来像蔬菜大棚,但“含金量”十足。

“沼气工程运用了太阳能增温和保温技术,保证了冬季产气供气。采用了半干式沼气发酵技术和秸秆较大规模集中生产沼气工艺,热值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苗瑞福说,沼液、沼渣还可以当肥料培育瓜果蔬菜和鲜花,农村秸秆粪便变废为宝成了“香饽饽”。

试点一年来,徐州市通过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支持优势企业升级改造,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推进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强化危废管控,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按下了“快进键”。

“全市已关停、拆除10家钢铁企业、3家焦化企业、40家水泥企业,改燃、关停9家燃煤电厂,关闭退出‘两断三清’56家化工生产企业;建成了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沼气集中供气示范项目17处,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6%以上;建成了徐州市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智慧应用平台,92家重点产废企业和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张元岭说。

产业链耦合共生

位于徐州邳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是废旧铅酸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走进厂区,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将厂区包围。“这既是一条景观河更是一条‘监督河’。”公司副总裁马永刚说。

“一个废旧铅酸蓄电池进入厂区,我们对它‘吃干榨净’,再重新制造一个新的铅酸蓄电池出厂,并且一点污染没有,‘护厂河’可以见证。”谈起对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置利用,马永刚自信地表示。

废旧铅酸蓄电池经过机械化破碎,分选出塑料、铅栅、铅泥等,铅泥通过自动化物料输送系统进入窑炉冶炼;塑料进入光选分选车间分选再利用。公司与全球规模最大的改性塑料上市公司金发科技强强联合,研发再生塑料改性新材料;与美国西恩迪开展蓄电池、再生铅上下游深度合作,打造国际一流的电源科技企业。

一块电池的背后是徐州产业链耦合共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形成的循环经济“生态圈”。

徐州市以徐工集团环境“绿色制造”、新春兴公司废旧铅酸蓄电池“绿色循环”、花厅公司“负能酿造”等模式为标杆,培育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企业。目前,徐州在制造业产业链推广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设备回收—再制造—生产营销”模式,不断延展以振丰新型墙材公司为代表的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以点带面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

眼下,徐州已经完成了对泉山经济开发区、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3个园区的绿色循环改造,实现了各园区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循环共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目标。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战略举措,徐州将奋力争创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为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