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 2019-10-08 点击:2970 点赞:2

手记 本报记者 陈姝含

天高云阔,秋高气爽。北京市民出门晨跑“洗肺”的习惯逐渐养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个天然“大氧吧”不仅让市民越来越着迷,连外地游客也不由得深呼吸,感受着良好空气质量。

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入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创新和飞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日益完善,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环境保护投入也跨越式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十二五”期末,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到8806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28%。2017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9539亿元,比2001年增长7.2倍,年均增长14.0%。

林业生态建设效果显著。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森林蓄积151.4亿立方米。与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3-1976年)相比,森林面积增加0.9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8.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增加64.8亿立方米。

自然生态保护不断加强。2017年,全国自然保护区达2750个,比2000年增加152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717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49.9%。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形成,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持续加大以及荒漠化沙化趋势逐年好转。

70年来,我国污染防治意识逐步加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陆续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制度、政策和措施。

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不断显现。“十三五”规划纲要继续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列为约束性指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7年下降3.1%、2.7%、6.7%和4.9%,均完成2017年排放总量降低目标。

我国大气、水、土壤都得到明显改善。我国先后出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措施,都取得了进展。大气污染防治提速发力,全国空气质量逐年提高。城市颗粒物浓度逐步下降,重点区域细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温室气体排放大幅降低以及酸雨区面积明显减少。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地表水水质、河流水质、近岸海域水质均不断改善。土壤污染防治逐步开展,2018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2263万吨,较上年减少46.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我国环境生态治理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国层面进一步探索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