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 | 砂石开采不可越界!14个省份完成了划定、公布生态保护红线具体方案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 时间: 2018-08-06 点击:3775 点赞:6

导读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份发布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浙江省已划定生态海洋红线。其中:

➤ 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30%;

➤ 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山高原、川西南山地和盆周山地,分布格局为“四轴九核”;

➤ 江苏省根据《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制定《江苏省海洋生态红线保护规划(2016—2020年)》,确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 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0.70%。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20.49%,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880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26.02%;

➤ 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0.90%,基本格局呈“三屏两带”等。

15省生态红线划定情况简表

生态红线范围占比图

砂石菌整理了部分省份生态红线,主要内容如下:

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

一、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30%。

二、生态保护红线格局

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总体呈现“四屏三江一区”基本格局。“四屏”指鄂西南武陵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东南幕阜山区、鄂东北大别山区四个生态屏障,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土保持;“三江”指长江、汉江和清江干流的重要水域及岸线;“一区”指江汉平原为主的重要湖泊湿地,主要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洪水调蓄。

三、主要类型和分布范围

(一)鄂西南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红线面积占该区国土面积的41.14%,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境和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等地,主要包含忠建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柴埠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江白甲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地及生态功能极重要区与生态环境极敏感区。

(二)鄂西北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红线面积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2.48%,主要分布在十堰市、神农架林区全境和襄阳市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老河口市等地,主要包含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国家级森林公园、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武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丹江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地及生态功能极重要区与生态环境极敏感区。

(三)鄂东南幕阜山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红线面积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6.94%,主要分布在咸宁市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和黄石市阳新县等地,主要包含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阳国家级森林公园、通山富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咸宁九宫山—温泉国家地质公园、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猪婆湖花鱼骨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地及生态功能极重要区与生态环境极敏感区。

(四)鄂东北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红线面积占该区国土面积的13.57%,主要分布在黄冈市全境和孝感市孝昌县等地,主要包含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麻城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红安县天台山—七里坪省级风景名胜区、观音湖鳜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地及生态功能极重要区与生态环境极敏感区。

(五)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红线面积占该区国土面积的9.19%,主要分布在荆州市、武汉市、鄂州市全境和荆门市、孝感市、黄石市、咸宁市的局部地方,主要包含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洈水国家级森林公园、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陆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安湖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地及生态功能极重要区与生态环境极敏感区。

(六)鄂北岗地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红线面积占该区国土面积的5.74%,主要分布在随州市全境和襄阳市、荆门市、孝感市的局部地方,主要包含京山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钟祥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随州大洪山省级地质公园、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亭水库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地及生态功能极重要区与生态环境极敏感区。

附件: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


《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

按照《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的通知》(环办生态〔2017〕48号,以下简称《划定指南》)要求,结合四川实际,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通过科学评估,识别生态保护的重点类型和重要区域,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一)总体划定情况。

四川省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科学评估结果表明,全省水源涵养极重要区、水土保持极重要区、生物多样性维护极重要区面积分别为10.56万平方公里、6.77万平方公里、10.83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极敏感区、土地沙化极敏感区、石漠化极敏感区面积分别为5.28万平方公里、2.31万平方公里、0.74万平方公里。叠加后(去除重叠部分)总面积为16.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3.38%。

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对各类保护地进行叠加校验、边界处理、规划衔接、跨区域协调、上下对接等,去除城市建设用地、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商品林(含苗圃)、交通用地、工矿用地以及能源、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用地,完成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4.8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45%,涵盖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等法定保护区域,以及极小种群物种分布栖息地、国家一级公益林、重要湿地、雪山冰川、高原冻土、重要水生生境、特大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各类保护地。

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山高原、川西南山地和盆周山地,分布格局为“四轴九核”。“四轴”指大巴山、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川东南山地以及盆中丘陵区,呈带状分布;“九核”指若尔盖湿地(黄河源)、雅砻江源、大渡河源以及大雪山、沙鲁里山、岷山、邛崃山、凉山—相岭、锦屏山,以水系、山系为骨架集中成片分布。

《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

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要求,结合江苏省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保护需求,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评估,识别生态保护的重点类型和重要区域,并经过与各类保护地叠加、规划衔接、跨区域协调、上下对接等过程,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制定《江苏省海洋生态红线保护规划(2016—2020年)》,确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将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衔接,形成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

(一)总体划定情况。

1.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

全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8474.27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8.21%。主要分布在长江、京杭大运河沿线、太湖等水源涵养重要区域,洪泽湖湿地、沿海湿地等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宜溧宁镇丘陵、淮北丘岗等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重要区域。

全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呈现为“一横两纵三区”:“一横”为长江及其岸线,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两纵”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和近岸海域,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三区”为苏南丘陵区、江淮湖荡区和淮北丘岗区,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2.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

根据《江苏省海洋生态红线保护规划(2016—2020年)》,全省共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676.07平方公里(其中:禁止类红线区面积680.72平方公里,限制类红线区面积8995.35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27.83%。共划定大陆自然岸线335.63公里,占全省岸线的37.58%;划定海岛自然岸线49.69公里,占全省海岛岸线的35.28%。

3.陆海统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

综合陆域、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总面积为18150.34平方公里,占全省陆海统筹国土总面积的13.14%。

(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类型和标准。

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要求,结合江苏实际,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共划分为8种生态保护红线类型,并提出划分标准。

(三)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

按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3大功能7个分区。

(四)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类型和标准。

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要求,结合江苏实际,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共分为8种生态保护红线类型,并提出边界确定标准。

(五)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

江苏省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包括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河口生态系统、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海域、特别保护海岛、重要滨海旅游区、重要砂质岸线及邻近海域等8种类型。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分为禁止和限制类两类区域,其中:禁止类红线区面积680.72平方公里,占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7.0%;限制类红线区面积8995.35平方公里,占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93.0%。

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

一、总面积

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0.70%。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20.49%,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880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26.02%。

二、基本格局

基本格局呈“两屏、两带、多点”。

“两屏”为燕山和太行山生态屏障,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维护。

“两带”为坝上高原防风固沙林带和滨海湿地及沿海防护林带。坝上高原防风固沙林带主要生态功能为防风固沙,是京津冀地区抵御浑善达克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防线;滨海湿地及沿海防护林带对维护海岸生态系统稳定,提高抵御风沙和大潮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生态功能。

“多点”是指分散于平原及山地的各类生态保护地。保护地内多以水库、湖泊、森林、湿地、河流为主,具有洪水调蓄、调节径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

三、主要类型和分布范围

主要类型有坝上高原防风固沙生态保护红线、燕山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太行山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河北平原河湖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海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等。

主要分布于承德、张家口市,唐山市北部山区,秦皇岛市中北部山区,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市西部山区,沧州、衡水、廊坊市局部区域。

(一)坝上高原防风固沙生态保护红线。

分布范围:该区属内蒙古高原的南缘,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于张北县、沽源县、康保县、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和尚义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277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74%。

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功能:区域内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主,其次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以旱生针茅属植物为优势种,羊草草原比重较大,组成森林的树种有白桦、华北落叶松、山杨、蒙古栎等,具有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功能。

保护重点:主要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和林草交错区过渡地带。

(二)燕山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

分布范围:该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与坝上高原相接,南与河北平原为邻。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于张家口东部坝下、承德地区坝下和唐山、秦皇岛市所属19个县(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2579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1.97%。

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功能:区域内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植被覆盖率高,降水条件好,河流水系发达,是滦河、潮白河、辽河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有潘家口、大黑汀等水库,是北京、天津、唐山三大城市重要水源地,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域内物种丰富,植被保护良好,为大量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了物种的完整性,具有较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

保护重点: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与集中分布区。

(三)太行山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

分布范围:该区位于河北省西部,西与山西省交界,东与河北平原相连,南与河南省相接。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于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市的西部山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158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5.92%。

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功能:区域内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有大小河流数十条,分属于海河水系的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系。还分布有西大洋、王快、岗南、黄壁庄、朱庄、岳城等多个大中型水库,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区域内西部深山区物种比较丰富,具有较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区域内低山丘陵区植被盖度较差,水土流失敏感性强,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地质灾害,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

保护重点: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与集中分布区,以及太行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四)河北平原河湖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

分布范围:该区属华北平原北部区,南到河南省界,北至燕山,西邻太行山,东濒渤海。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于廊坊、沧州、衡水市,秦皇岛、唐山市南部,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市东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18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0.86%。

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功能:区域内主要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兼有河流与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其中,海河是该区域最大河流,主要支流有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区域内还分布有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河湖、湿地、洼地,具有重要的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

保护重点:主要保护内陆河流与淡水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流域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五)海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

分布范围:海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于秦皇岛、唐山、沧州市的沿海地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880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26.02%。

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功能:区域内主要有海洋、河口、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功能是维护水产种质资源,缓解生态环境恶化,改善沿海地带生态脆弱性,提高抵御风沙和大潮等自然灾害,是京津地区的海防安全重要屏障。

保护重点:主要保护海岸海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海岸海域区域内的水产种质资源栖息地以及沿海防护林。

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


《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

一、总面积

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0.90%。

二、基本格局

基本格局呈“三屏两带”。

“三屏”: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态屏障、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态屏障。

“两带”: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干热河谷地带,东南部喀斯特地带。

三、主要类型和分布范围

包含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三大红线类型,11个分区。

(一)滇西北高山峡谷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西北部,涉及保山、大理、丽江、怒江、迪庆等5个州、市,面积3.5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29.90%,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地区,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分布区。受季风和地形影响,立体气候极为显著。植被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山亚高山草甸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滇金丝猴、白眉长臂猿、云豹、雪豹、金雕、云南红豆杉、珙桐、澜沧黄杉、大果红杉、油麦吊云杉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格里拉哈巴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等保护地。

(二)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南缘三大地理区域的结合部,涉及玉溪、楚雄、普洱、大理等4个州、市,面积0.8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7.26%。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植被以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云南红豆杉、篦齿苏铁、银杏、长蕊木兰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

(三)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南部边境,涉及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5个州、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14.19%。地貌以中、低山山地为主,宽谷众多,常年高温高湿。植被以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亚洲象、印度野牛、白颊长臂猿、印支虎、苏铁、桫椤、望天树、华盖木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富宁驮娘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

(四)大盈江—瑞丽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西部,涉及德宏州,面积0.3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2.79%。该区域山脉纵横,地势高差明显,沿河平坝与峡谷相间。受西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全年冷热变化不显著。植被以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白眉长臂猿、印度野牛、熊猴、云豹、东京龙脑香、篦齿苏铁、云南蓝果树、萼翅藤、鹿角蕨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瑞丽江—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

(五)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中西部,地势起伏和缓,涉及昆明、玉溪、红河、大理、丽江等5个州、市,面积0.5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4.81%,是我省构造湖泊和岩溶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植被以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白腹锦鸡、云南闭壳龟、鱇浪白鱼、滇池金线鲃、大理弓鱼、宽叶水韭、西康玉兰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抚仙—星云湖泊省级风景名胜区、石屏异龙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

(六)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东部和东南部,涉及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文山等5个州、市,面积1.4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12.25%。岩溶地貌发育,是红河、珠江等重要河流的源头和上游区域,以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以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石灰岩灌丛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灰叶猴、蜂猴、金钱豹、黑鸢、华盖木、云南拟单性木兰、云南穗花杉、毛枝五针松、钟萼木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丘北普者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

(七)怒江下游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西南部,怒江下游地区,涉及保山、临沧等2个市,面积0.3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2.70%。地貌以中山山地与宽谷盆地为主,兼具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特征。植被以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白掌长臂猿、灰叶猴、孟加拉虎、绿孔雀、黑桫椤、藤枣、董棕、三棱栎、四数木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

(八)澜沧江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西南部,澜沧江中下游,涉及保山、普洱、大理、临沧等4个州、市,面积1.0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9.04%。以中山河谷地貌为主,降水丰富,干湿季分明。植被以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蜂猴、穿山甲、绿孔雀、巨蜥、蟒蛇、苏铁、千果榄仁、大叶木兰、红椿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景谷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耿马南汀河省级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

(九)金沙江干热河谷及山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滇川交界的金沙江河谷地带,涉及昆明、楚雄、大理、丽江等4个州、市,面积0.8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7.35%。以中山峡谷地貌为主,气候高温少雨。植被以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干热河谷灌丛、暖温性针叶林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林麝、中华鬣羚、穿山甲、黑翅鸢、红瘰疣螈、攀枝花苏铁、云南红豆杉、丁茜、平当树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云南轿子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元谋省级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

(十)金沙江下游—小江流域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东北部,涉及昆明、曲靖、昭通等3个市,面积0.7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6.17%,是高原边缘的中山峡谷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植被以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亚高山草甸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金钱豹、云豹、小熊猫、大灵猫、大鲵、南方红豆杉、珙桐、连香树、异颖草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

(十一)红河(元江)干热河谷及山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中南部,红河(元江)中下游地区,涉及玉溪、楚雄、红河等3个州、市,面积0.4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3.55%。以中山河谷地貌为主,降水量少,气温高。植被以季风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蜂猴、短尾猴、绿孔雀、巨蜥、蟒蛇、桫椤、元江苏铁、水青树、鹅掌楸、董棕等珍稀动植物。已建有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个旧蔓耗省级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